煮沸强度也叫蒸发强度或蒸发率,是指麦汁煮沸过程中每小时蒸发的水分量占混合麦汁量的比例,计算公式为:
煮沸强度是衡量麦汁煮沸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,煮沸强度的高低与煮沸锅的形式、加热面积的大小、加热蒸汽压力、升气管的高度与截面积、煮沸时对流与翻腾情况、煮沸锅的清洁程度等有密切关系。在相同的煮沸时间和相同的pH下,不同的煮沸强度,麦汁的透明度不同,其所含的凝固性氮也不同,见下表。
煮沸强度/% | 麦汁煮沸后外观情况 | 麦汁(以12°P计)凝固性氮含量/mg・100mL-1 |
4~6 | 麦汁不够清亮,蛋白质凝结差 | 2~4 |
6~8 | 麦汁较清亮,蛋白质凝结物呈絮状沉淀 | 1.8~2.6 |
8~10 | 麦汁清亮透明,蛋白质凝结物呈絮状,颗粒大,沉淀快 | 1.2~1.7 |
10~12 | 麦汁清亮透明有光泽,蛋白质凝结絮状物较多,颗粒大,沉淀快 | 0.8~1.2 |
由上表可以看出,理想的煮沸强度应为8%~12%,在实际生产中有一种与之对应的经验估算方法即对1000L麦汁而言,水分蒸发量以1.2~1.5L/min为宜。
如果煮沸强度偏低,则蛋白质凝固析出不完全,麦汁中可凝固性氮含量高,不利于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,还会降低酒花利用率,延长麦汁煮沸时间,使二甲基硫(DMS)前体物质分解不完全,或DMS不能有效挥发去除,给啤酒带来不愉快的洋葱异味。
麦汁煮沸强度高,则有利于蛋白质凝固,降低麦汁中可凝固性氮含量,并能有效去除一些不良风味成分,缩短麦汁煮沸时间,提高酒花利用率,以保证最终麦汁清亮透明、蛋白质絮状凝固物颗粒大、沉淀快。但煮沸强度过高,翻腾过于剧烈,会增加麦汁中的溶解氧,使麦汁色泽变深,还原性降低,导致酒花油挥发加大,酒花香气不足,同时可能导致已经凝固的蛋白质重新被破坏,形成蛋白质的细小颗粒重新回到麦汁中,影响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