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酶制剂工业的发展,啤酒酿造应用的酶制剂也越来越多。糖化过程中添加酶制剂主要是为了处理未发芽的谷物(如大米等辅料)或者弥补麦芽中某些酶活性的不足。实际生产中常见的酶制剂主要有α-淀粉酶、β-淀粉酶、β-葡聚糖酶、复合酶等。
(1)α-淀粉酶 α-淀粉酶主要作用是促进未发芽谷物的液化。商品α-淀粉酶分中温α-淀粉酶和耐高温α-淀粉酶两种,前者的最适作用温度在70~80℃之间,超过90℃就失去活性;后者的最适作用温度为95~100℃,温度达到110℃时仍有活性。将a -淀粉酶加入到大米醪中,升温至煮沸温度蒸煮30min,在升温过程中α-淀粉酶起到了液化作用。升温过程中中温α-淀粉酶也可以在70℃停留20min左右,耐高温α-淀粉酶可在90~95℃停留20min左右,以便充分发挥酶的作用。α-淀粉酶的用量一般为2~6U/g辅料。
(2)β-淀粉酶 β-淀粉酶大多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(也有细菌产生),添加量为100~200U/g麦芽,可以改善麦汁中糖类的组成,增加麦芽糖含量,提高最终发酵度。
(3)β-葡聚糖酶 β-葡聚糖酶由芽孢杆菌提取而来,最适作用温度55℃左右,最适pH5.0~7.0,添加量随产品不同各异。试验证明,当麦芽溶解不良时,添加β-葡聚糖酶,麦汁过滤速度可加快1/3,麦汁产量增加1.8%。
(4)复合酶 复合酶中含有多种酶,一般含有-葡聚糖酶、α-淀粉酶和蛋白酶等。麦芽的糖化是在多种酶系的作用下进行的,外加复合酶辅助麦芽糖化,会起到协同和互补作用,复合酶一般加入到麦芽醪中,与麦芽中的酶系一起作用于麦芽中的底物,添加量与复合酶中各种酶的活性有关。以江南大学提供的复合酶进行试验,投料时添加0.1%,与不加酶相比较,糖化醪黏度下降4%~7%,糖化时间缩短10~20min,α-氨基氮含量提高5%~10%,浸出物收得率提高1.5%~2.5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