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泰酿造装备

制冷系统铜管选型设计计算

铜及铜合金分类

类别 符号 解释 表示方法
纯铜 T2 含铜量≥99.7%的金属铜,俗称紫铜;

“T+顺序号”或“T+第一主元素化学符号+各添加元素含量”

表示铜含量≥99.9%的二号纯铜
TAg 0.1 “TAg”为添加元素银,银的含量为“0.1%”
TAg 0.1-0.01 “TAg”为添加元素银,银的含量为“0.1%”,磷的含量为“0.01%”
无氧铜 TU1 不含氧化亚铜亦不含任何脱氧剂残留物的铜。

“TU+顺序号”或“TU+添加元素的化学符号+各添加元素含量”

氧含量≤0.002%的一号无氧铜
TUAg 0.2 “TUAg”为添加元素银,银含量为“0.2%”
磷脱氧铜 TP2 不含氧化亚铜,但含有一定量的金属或非金属脱氧剂(如P、Li、B、Ca)的铜 磷含量为0.015%~0.04%的二号磷脱氧铜
黄铜 H65 铜和锌组成的合金

普通黄铜“H+铜含量”

含量“63.5%~68%”的铜
HPb 59-1 复杂黄铜“H+第二主添加元素化学符号+铜含量+除锌以外的各添加元素含量” “HPd”为添加元素铅,“59”为铜含量,“1”为铅的含量
青铜 QAl 5 除了锌和镍以外其他元素为主添加元素的合金

“Q+第一主添加元素化学符号+各添加元素含量”

“QAl”为主添加元素铝,“5%”为元素铝的含量
QSn 6.5-1 “QSn”为第一主添加元素锡,“6.5”为锡的含量,“0.1”为磷的含量
白铜 B30 铜和镍组成的合金

普通白铜“B+镍含量”

镍含量为“29%~33%”
BFe 10-1-1 复杂白铜“B+第二主添加元素化学符合+镍含量+各添加元素含量” “BFe”为第二主添加元素铁,“10”为第一主添加元素镍的含量,“1”为主添加元素铁的含量,“1”为第三主添加元素锰

制冷系统常用铜管材料

牌号 状态 种类 规格/mm
外径 壁厚 长度
T2 半硬(Y2

硬(Y)

软(M)

轻软(M2

直管 3~30 0.25~2.0 400-10000
TU1
TU2
TP1 盘管 0.25~2.0
TP2

铜管弯管半径要求

外径φ(mm) 壁厚(mm) 弯曲半径(mm) 最短夹模长度(mm)
6.35 0.75 13 7
7.94 0.75 15 7
9.52 0.75 15 10
12.7 1 25 10
15.88 1 30 15
19.05 1 35 20
22.2 1.2 40 22
25.4 1.5 45 25
28.6 1.5 50 30
31.8 1.5 60 32
35 1.5 70 35

铜管焊接配合间隙

铜管外径D(mm) 深度B(mm) 间隙A-D(mm) 备注
Φ6.35 6 0.05-0.21 合适深度:6-10mm
Φ9.52 7 0.05-0.21 合适深度:7-10mm
Φ12.7 7 0.05-0.21 合适深度:7-10mm
Φ15.8 8 0.05-0.27 合适深度:8-10mm
Φ19.05 10 0.05-0.21 合适深度:10-15mm
Φ22.2 10 0.05-0.21 合适深度:10-15mm
Φ25.4 10 0.05-0.21 合适深度:10-15mm
Φ28.6 12 0.05-0.35 合适深度:10-15mm
Φ31.8 12 0.05-0.35 合适深度:10-15mm
Φ35 15 0.05-0.35 合适深度:10-15mm

 

铜及铜合金无缝管

牌号 状态 管外径mm 下列温度(℃)时的许用应力σa,MPa
20 100 150 200
T2 M、M2 4-30 30 25 23 22
TU1 M、M2 4-30 30 25 23 22
TU2 M、M2 4-30 30 25 23 22
TP1 M、M2 4-30 30 25 23 22
TP2 M、M2 4-30 30 25 23 22

铜管系统压力确认

一般是根据制冷剂物性参数来决定系统基准压力。

P = Psat ×Sf

P—设计压力(MPa);

Psat —制冷剂在最高冷凝温度下的饱和压力(MPa);

Sf—安全系数(取值1.1~1.5);

制冷剂物性参数

制冷剂 ODP GWP 临界温度(℃) 可燃性 55℃饱和压力Psat (MPa)
R22 0.055 1810 96.15 不可燃 2.16
R32 0 675 101.1 微燃 3.08
R134A 0 2088 72.8 不可燃 1.49
R404A 0 3922 72.8 不可燃 2.35
R410A 0 2088 78.4 不可燃 3.43
注:

ODP:是衡量某物质对臭氧层破坏能力的相对指标,假设R22的破坏能力是基准值1.0,如ODP=0.5,表示其破坏臭氧层的能力是R22的50%。

GWP:是衡量某温室气体相对于二氧化碳(CO₂)在特定时间(100年)内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值。以CO₂的GWP=1为基准,若GWP=1810,表示其温室效应是同等质量CO₂的1810倍。

铜管承压计算

铜管壁厚计算公式:

t=(P×OD)÷(2σa+0.8P)+α

t—最小壁厚(mm);

P—设计压力(MPa);

OD—铜管外径(mm);

σa—许可应力(MPa);

α—腐蚀余量(铜管取0)。

滚动至顶部